天富线路_美国“无上限”量化宽松副作用 不容忽视
自3月下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实行不设额度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扩张2万多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无上限”量化宽松短期内对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复苏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看会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诸多副作用。
美联储3月23日宣布,采取广泛新措施支持经济,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支持市场平稳运行,不设额度上限。这相当于不设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
所谓“无上限”呈现几个特点:一是购买国债买多少、买到何时,不设限;二是除了买国债,还买抵押债券;三是向机构、公司和个人提供援助和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达6.98万亿美元。而今年3月第一周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才4.29万亿美元。这种“印钞”速度超过过去任何时候,包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这可能只是个开始。有分析师预测,至今年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突破9万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甚至认为,这一规模会达到10万亿美元。
美联储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的短期直接目标是防止股市崩盘,防范金融危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这个目标目前看已达到。但从长远看,“无上限”量化宽松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诸多副作用。
首先,过量货币投放可能给美国埋下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隐患。回顾过去20多年,美国一直处在危机与积累泡沫的循环之中。为应对潜在或已发生的危机,美国往往采取大幅投放货币的政策,但最终都催生了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给经济前景带来隐忧。
此举也给美国政府和企业带来偿债风险。对政府而言,削弱了其进行财政整顿的意愿,财政可持续承压。对企业而言,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条件鼓励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冒险行为,加剧企业未来陷入债务困境的风险。
此外,货币供应量过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以往经验看,流动性增加不一定产生通胀。但货币超发始终是引发通胀的一大诱因。这一次如果供应链受阻导致供给端不畅,同时需求端回暖,美国通胀风险将明显加大。
从短期看,美联储此举能令美国金融市场企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新兴经济体市场信心。但从长期看,这一政策给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
首先是输入性通胀风险。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全球市场流动性过多,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资源价格上涨,给资源进口国带来输入性通胀风险。在全球经济贸易不振的环境下,有可能引发竞争性货币贬值,扭曲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体系。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美元“热钱”急需防范。一旦“热钱”撤出有可能引发金融动荡,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货币贬值和资产市场下跌等难题,给宏观经济带来冲击。
为应对美国经济衰退,美联储似乎把“撒钱”当成了“灵丹妙药”。但这剂药不仅苦,副作用还很大。(参与记者:高攀、蔡蜀亚、郑世波、郝亚林、刘春燕、夏立新、孙晓玲、王慧慧、黄硕、倪瑞捷、林昊)
(责编:李栋、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