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代理中心_不畏浮云遮望眼
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公平正义与霸权强权碰撞较量,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亟须凝聚共识再出发。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中国,再一次用行动作答。继广交会之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将于9月4日在北京开幕。11月,第三届进博会也将如约而至。中国以一组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当下最为稀缺的交流平台。
中国选择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进国际合作,归根结底是对自身发展方位有着清醒的判断。在日前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这一重要论断,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息――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对外开放,都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立足自身与世界的利益交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一)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服贸会已经成功举办6届,但今年的服贸会意义尤为特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全球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衰退风险。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各国已逐步推进经济重启,但复苏之路仍充满风险和挑战。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远超预期,各方目光再次聚焦中国。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肖恩・罗谢评价说,即便在不确定性剧增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也能成功控制疫情,这对亚太各国和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本届服贸会短时间就集聚起超高人气,正是当前全球市场期待中国发挥积极作用的一种写照。过去数月,全球数千家企业参与服贸会云路演。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境外商协会及机构等参展参会,1.7万余家企业蓄势待发。
环顾全球,在疫情给大型展会等国际合作项目按下“暂停键”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交流的渴望没有变,对合作的需求没有变,对发展的期许没有变。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跨越阻隔、加强沟通的引领性力量。迟缓行动的代价是巨大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警示说,“我们将面临过去20年所取得的成就发生大规模倒退的风险”。
关键时刻,中国迈出推进国际合作的一大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为确保服贸会线下线上同步成功举办,中国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免费提供线上参展服务,免费时间至下届服贸会举办前3个月;免费提供线上供需对接服务,参展企业可在服贸会官网栏目、运营平台中发布项目需求,平台将提供智能匹配和在线洽谈功能……
关键时刻,服贸会折射中国开放新趋势。在当前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中国服务市场发展的巨大容量,更是吸引了全球业界的关注。首届进博会期间,中国商务部发布报告预计,从2018年起的5年内,中国服务进口规模累计将超过2.5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进口的比重超过10%,对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这样一块拥有巨大“含金量”的蛋糕,中国毫不犹豫地与世界分享,再次传递危难时刻中国与世界携手发展的真诚意愿,中国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行动派。
近年来,中国不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便利。经合组织针对服务贸易政策趋势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2019年度最佳改革者”。事实上,服贸会平台自身的提质升级,即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印证。这场盛会必将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深化国际合作。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作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服贸会尽显中国的开放决心和底气。在全世界都期待走出困境的当下,这是中国机遇的最佳注脚。
(二)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仍在进行,世界经济遭受的深层冲击不断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对中国而言,身处世界动荡变革期,自建围墙、以邻为壑不是选项,一枝独秀、独善其身更非追求。继续保持开放心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因应当下、前瞻未来的主动选择。
识变应变求变,勇于开顶风船,显示了中国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人们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强,基本面优势十分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
中国继续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对疫情笼罩下的各国经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华尔街日报》坦承,随着中国消费经济复苏,不少西方企业在华销售逆势上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国内销售下滑的损失,更使中国成为全球众多公司的“避风港”。日本《朝日新闻》刊文指出,中国经济动向对日本经济前景具有重要影响,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等日本企业都会因中国经济恢复受益。德国工业联合会董事总经理约阿西姆・朗表示:“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为世界贸易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受中国需求提振带动,近期德国出口实现月度两连增。6月份,德国对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5.4%。
应对经济风险,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合作。中国深知,只有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合作、共赢,才能共同应对风险,实现共同发展。今年,中国“解禁”境外机构投资限比,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业务准入,大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多项开放新举措相继落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显现。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目光已投向“后疫情时代”。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带来全新的国际合作领域。第127届广交会移到“云端”,近2.6万家海内外企业参展,180万件商品在线,数万个直播间24小时开播,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卢旺达的咖啡、泰国的榴莲、日本的药妆……各国产品在中国电商平台热卖。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威廉・琼斯认为,“中国在很多领域已成为全球重要创新中心,并持续扩展、完善其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政府以前瞻眼光推动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创新质量。”
中国坚定以开放精神应对经济冲击,赢得广泛赞誉,也让世界更加看好中国发展的未来。
(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份清醒与自觉,是对各国利益与共、深度交融的时代格局的深刻把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发展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疫情打乱正常国际经济活动的当下,中国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为恢复国际经济秩序贡献力量。
人们看到,中国全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上半年,中欧班列逆风中跑出“加速度”,开行数和货物发送量均同比大幅增加,其中仅运送防疫物资就达367万件、2.7万吨,在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齿轮停摆,整个链条都会受影响。”意大利AGI通讯社的报道如是解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
人们看到,中国通过亚投行、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4月,亚投行推出“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并多次扩大规模。截至7月底,该基金的资金额度已追加到130亿美元,向12个国家提供了59亿美元资金援助。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人们看到,中国倡导的国际公共产品,注重聚焦传统国际发展合作覆盖不到的薄弱地带。疫情冲击下,这一做法的积极效应更加突出。6月,波黑主流媒体《晚报》评选出年度十大企业奖,中建集团作为泛欧5C走廊高速公路查普利纳段项目的建设方代表,成为唯一入选的外国企业(组织),其获奖理由为“疫情之下对工程进展作出巨大贡献”。波黑联邦运输和通信部长丹尼斯・拉西奇在颁奖时说:“中企承建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用‘中国速度’助力波黑经济发展。”巴基斯坦总理顾问达乌德直言:“疫情给各行业都带来冲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保持正常推进,为巴基斯坦经济活动提供了支持,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人们看到,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中国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跨境零售电商平台“速卖通”正将电商直播带货模式复制到海外,推进全球社交电商生态建设和普及。阿里巴巴集团与卢旺达签署备忘录,合作共建世界电子贸易平台,让这一平台首次在非洲国家落地。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对此十分感念。他对媒体表示,这一合作让当地年轻企业家知道如何建设新的业态。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续推动自身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不断贡献新动能。
(四)
中国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即使疫情阻隔,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坚定从容。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逆境,有宽广的胸怀,才有宏阔的格局。“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中国始终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海,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不变选择。
从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人就懂得,改革和开放是不能分开的双螺旋。在家底尚薄时,中国一边“摸着石头过河”搞改革,一边践行对外开放。哪怕遭遇一些困难,也不会在履行国际承诺方面打折扣。加入世贸组织不到10年,中国就全部履行完货物降税承诺;在削减非关税壁垒、放开外贸经营权等方面,中国说到做到。国际舆论注意到,中国于2020年取消的金融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比承诺提前了一年。中国从不吝啬分享发展机遇,始终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在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中国秉持的开放精神更显可贵。从云端广交会到服贸会再到进博会,中国从未停止对外开放的探索。当今中国,已经站在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今天的中国社会,也习惯了开眼看世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戴维・兰普顿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人民的思维变化,“相互依存”“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等成为中国社会高频词。这种根植于人心的力量,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了这个初心和使命,也就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方向。中国推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广交会的“中国制造”到进博会的“中国市场”,再到服贸会的“中国服务”,中国开放走向全方位。这个过程,也与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变化密切相关:从最初“卖全球”到“买全球”,再到如今越来越多国人海外旅游、求学……随着中国人的眼界足迹不断拓展、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一步步形成。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的愿景和人民的幸福始终高度统一。对外开放于中国是一场接力跑,我们会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和节奏,但决不会半途而废。
(五)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躲进小楼成一统。中国发展走到今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相关。
危机背景下,中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起海内外关注。
新发展格局,指向更高的发展质量,也指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始终拥抱开放,但一个国家并非仅仅依靠简单参与到开放体系中,就能不断延续发展机遇。当前的现实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中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新发展格局,恰恰是要坚定不移打开国门搞建设,与世界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目前国际主流分析皆认为,一旦中国的内需真正被调动起来,就能通过“国际大循环”为全球提供更多稳定性资源,辐射周边国家,更好引领世界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既有利于挖掘内需,也有助于提升开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在困难时刻,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负责任立场,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世界银行前景预测局局长阿伊汉・高斯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恢复有正向溢出效应,政策与技术的持续开放和改革创新将在后疫情时代推动世界经济实现长期增长。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之路,正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这一态势必将持续,并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带来双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上半年,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达320个。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150余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国近年来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外企在华生产经营创造了便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欧盟企业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希望成为中国发展故事的一部分”。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40多年来,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今天更是如此。着眼未来,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步入新境界,开辟新天地。正如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首届进博会上所说,40年前,中国开始建设通向世界的改革开放之桥;今天,中国正在打造通往繁荣之桥、未来之桥。
(六)
今天的世界,每一秒都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时间”。今天的中国,早已是世界之中国。
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变,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回望历史,中国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创造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瞩望未来,无论前进道路上有多少风雨,中国始终坚信,改革依然是打开明天的金钥匙,开放依然是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我们这个动荡的年代,远见至关重要。”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发展的美国学者如是说。一个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将继续携手各国,不断书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精彩华章。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3日 01 版) (责编:栗翘楚、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