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代理中心_京城夜经济慢慢回归 较去年同期客流量已恢复七八成
音乐餐吧成为都市人晚上聚会的好地方
游客夜晚在植物乐园里感受五彩梦幻景色
北京的夜经济蛰伏已久后,终于复苏并逐渐红火起来。夜晚成了人们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时段。夜游、夜宴、夜逛……随着天气逐渐进入炎热,京城的夜经济顺势重启,还按下了快进键,在经过了去年一年的试水后,今年夜经济呈现出更加丰富生动的态势。
夜游
喝着啤酒俯瞰灯火夜
晚上七点半,坐在位于南宫养生园三层的屋顶啤酒花园,晚风徐徐,夜色已经笼罩大地。忽然间,眼前的南宫五洲植物乐园次第亮了起来,满园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正在吃饭的孩子们已经坐不住了,着急地想要去观灯游园了。
记者来到五洲植物乐园门前,门口都是带着老人孩子全家出动的组合,测温、登记、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一道道防控手续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元宵节没看成灯,听说这里开了夜场,赶紧带家里人来看看,现在看灯更好了,天也不冷。”一位女士拉住急着往里跑的孩子后告诉记者。
“受疫情影响,春节前后的灯光夜活动取消,但是园区内保留了近3000盏灯。夏日夜晚天气凉爽舒适,夜间经济有着巨大潜能,既能为市民提供消夏夜活动场所,也能提振南宫旅游景区的经济。”南宫五洲植物乐园负责人王安华说。
目前夜场在每周五、周六开启,景区改造了养生园餐厅,增加了屋顶啤酒花园,既可以感受类似露天大排档的就餐快乐,也能俯瞰整个灯火夜。即将重新开放的南宫体育公园也将延长开放时间至晚十点,让游人能够在此健身运动。
夜宴
餐厅上座率恢复了七八成
晚上十点刚过,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乡的万丰餐饮街依旧车水马龙,路边的停车位停满了车,沿街各个餐饮企业的停车场也是一位难求。
在餐饮街路西,几家深夜开放的餐馆前,坐着三三两两等位的人。“现在夜场已经回暖了不少,上座率能到去年的七八成吧。”万丰路辣猫音乐餐厅经理任盼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是下午4点半开始营业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从点单量上看,现在客人的消费能力好像比去年还强,以前人均消费一般在100元出头,现在差不多得到150多元。”
“为了更加吸引客人,餐厅更新了部分菜单,还提升了舞台灯光效果,正在安排丰富的驻场演出,更加突出音乐特色。”任盼说,疫情的影响虽然没有彻底消退,但是他们也要提升餐厅品质,为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从卢沟桥乡获悉,万丰餐饮街是丰台区全力打造的深夜食街,这条1600米的路两侧聚集了餐饮企业67家,目前已经有十多家餐厅重启了夜经济,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时以后。配合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为确保食客吃得安心,各家餐饮单位也频出妙招,翠清、渝乡辣婆婆等以预订包厢为主,局部或全部不开放公共大厅,而以大厅经营为主的餐饮企业也坚守“一米线”,还采取将排队等候座椅安排在室外等措施减少室内聚集。
夜逛
在户外享受遛娃和露天美食
晚上八点半,新国展向北约2公里,车越来越多,中粮祥云小镇西侧的道路上,路两侧停满了车,许多路段的车都是停了两排。
夜晚的祥云小镇五光十色,一组以“流”出花朵的巨型水龙头为主造型的街景,搭配了各式各样的风车,其间还藏着一个儿童旋转椅,几个孩子在家长的推动下坐在转椅上高兴地叫着。
入口处有工作人员在量体温,步入祥云小镇内里,到处是灯光和街头小品,这边是一只大狮子,那边是几只小蜗牛,许多餐饮店铺都开启了外摆,一个个设计得就像个私家花园,不时有游人在路边停留拍照。
“我就住在附近,白天挺忙的,孩子交给老人带,晚上下班我经常会带着孩子来这里逛逛,有很多适合孩子玩的地方,比如那片轮胎攀爬架,每次来都得爬上爬下几次,特别锻炼身体。”一位带着四五岁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很好,夜里的灯光也很漂亮,好几个邻居都习惯晚上相约来遛娃。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夜经济、服务周边居民,适应疫情防控需求,祥云小镇开放了露天美食,原来有23家餐饮商户开夜场,现在又增加了30家,让游客在露天开放式街区中享受美食。此外,根据防疫需要,祥云小镇推广商户外摆区,鼓励商户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延迟闭店至24点。5月1日以来,祥云小镇晚八点以后的客流量和销售额都恢复到去年同期八成水平了。
点评
利用户外创新夜经济模式
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一直持续关注夜经济,他说,夜经济不是“夜市”“夜商业”,而是以夜晚为时间定位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它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发展夜经济一定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结合,使之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供销”多个产业群协同发展。
宋慰祖说,文化消费是发展夜经济的火车头,要破解夜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业态单一问题,要紧扣夜经济的特点,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新的核动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发展夜经济要建立与其产业链和服务链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标准、规范和法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夜经济保驾护航。
宋慰祖还说,新冠病毒疫情突发,使得常态的夜经济发展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减少过度聚集的防控需求,进一步对传统产业业态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繁荣的剧场演出、观影等封闭环境的文化活动将会受到制约,但对开阔广场活动、绿色生态休闲活动需求增加,可更多地利用城市休闲广场、绿地创新夜经济模式,有针对性地发展“小店经济”,使夜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健康、城市的治理和“六稳”“六保”结合起来。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