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代理中心_立足大循环谋篇双循环 开辟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立足大循环谋篇双循环 开辟发展新格局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破局的关键一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科学认识形势、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地走向新的发展境界。
当前,从内部看,受疫情影响,今年首季度经济增速呈现深度降幅,同比下降6.8%;消费、服务业出现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就业等民生保障挑战加大;从外部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而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
面对这样的“危”,中国经济如何攻坚克难、化危为机?
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把握大势,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内外兼修”的发展蓝图让人信心满怀、激情澎湃。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立足当下,又谋划未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鼓舞了信心。”亲耳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应把总需求和总供给都要考虑在内,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正如总书记讲的,我们要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要按照这么一个大的体系来构建。”张占斌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提示我们要立足国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中国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必须立足国内。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所在。
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中国经济最大优势和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随着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要全力推动消费提升,稳住传统消费,推进新型消费;另一方面要以“两新一重”建设为重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打通国内要素循环,这需要依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改革。
从区域看,要实现各类要素在全国自由流动;从产业链供应链来看,是从生产到分配到流通到消费的全畅通,是产业配套体系的完整完善。断了的链条要补上,阻碍的藩篱要打破。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用改革的办法,才能让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是实现生产和市场之间的循环。要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两大战略,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立足国内大循环,还要谋篇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同时体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担当。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过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实现由“大”到“强”、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就必须着眼全球资源和市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同时体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担当。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形成进口和出口平衡发展、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协调、增长动力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系统,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促进全球经济良性循环作出贡献。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创新是灵魂,产业是根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打通双循环的关键在科技创新,只有引领科技创新的国家才可能真正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条成功的经验是依靠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小经济体贸易方式,撬动了一个大国经济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可以说,过去的中国,把参与全球大循环作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规模首次超过加工贸易。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将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从依附型变为自主型,并能和国际接轨,成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国际供给与需求要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国内循环既要嵌入国际循环,又要能独立于国际循环;国际循环既要包含国内循环,更要服务于国内循环。
在张占斌看来,国内循环、国际循环这两个循环相互促进互相推动,有利于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我们把握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经济就能开辟出发展新天地,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林远 王文博)
(责编:庄红韬、李彤)